金螳螂建筑学院在第十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中斩获大奖

2月28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2023第十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决赛(综合评审)在南京举行。18体育新利金螳螂建筑学院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专项合作赛道奖3项,获一等奖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其中,3个一等奖团队参加江苏教育频道现场直播的金银铜奖角逐,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程泰宁领衔的评审团见证下,斩获紫金奖银奖2枚、铜奖1枚,取得学院参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学院获得本次大赛的组织促进奖。

“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自2014年起已举办10届,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品牌赛事之一。本届大赛以“更新的家园 更美的生活”为主题,聚焦城乡建设模式发展转型,聚焦城乡空间品质和活力提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贡献更富创意、更有品质、更具温度的设计力量。大赛分职业组和学生组两个赛道,共征集到作品2402项,306所院校、271家设计机构、9477人次参与赛事。经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产生职业组优秀作品奖89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0项),学生组优秀作品奖84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50项)。

决赛中,经过激烈角逐,金螳螂建筑学院夏正伟、胡霖华、葛贺、赵子颢、何蕾、徐琳的作品《微园共享计划——志恒里青年社区街巷更新》获评职业组一等奖(紫金奖银奖),同时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奖二等奖、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设计奖一等奖和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二等奖。陆茗、刘福琳的作品《豆香弥漫——平江九巷历史街区改造》获评学生组一等奖(紫金奖银奖),同时被授予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二等奖。蒋依雯、李心瑜、杨雨欣、余雯雯、俞剑琴、吴勇澜的作品《杂物院串成了共有园》(指导老师:胡霖华、吴尧)获评学生组一等奖(紫金奖铜奖)。上述三个获奖作品均围绕城市合作赛道“平江九项”专项赛道的选题进行创新设计,为设计赋能古城保护发展贡献了苏大力量。


职业组一等奖(紫金奖银奖)作品《微园共享计划——志恒里青年社区街巷更新》结合人才社区的发展目标和现有的资源条件,整合碎片化的空间资源,构建了“中心园—宅间院—宅院”享微园空间网络,强化了志恒里街巷作为人才社区核心公共空间的场所特色,以现有巷院空间关系为基础,结合园林空间的转译,打造多个主题性的中心微园,置入服务青年群体的多样性功能,营造了充满活力的立体式街巷空间环境。设计作品既回应了青年群体的多样性公共生活诉求,又营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街巷环境,对平江九巷的保护与更新具有启发意义。

学生组一等奖(紫金奖银奖)作品《豆香弥漫——平江九巷历史街区改造》抽取平江九巷“豆腐坊”“豆腐文化”“水巷肌理”等城市记忆与城市文化要素,通过对以上文化要素及苏州建筑、园林、空间场景的诗学意向进行分析建构,在交通组织及流线设计上实现了对传统游园路径的现代转译,将传统的烟火气工坊场所与现代使用功能充分结合,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空间氛围,彰显自身特有的情感要素。设计采用了交叉共享的公共空间理念和低碳环保的建造方式,展示了具有当代烟火气的“豆香弥漫”空间。

学生组一等奖(紫金奖铜奖)作品《杂物院串成了共有园》选址于苏州古城肖家巷,衔接平江路与观前街,通过深入梳理巷内形态各异的院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更新策略。对于私密院落,主要针对原住民的生活需求,改善其生活设施,提升居住质量。对于公共院落,则更注重为市民提供共享活动的空间,增强社区的互动与交流。景观节点与路径的巧妙置入,不仅有效地串联起了各个院落,形成独特的游园体验,同时也提升了肖家巷的整体环境品质。设计融入既有周边环境,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为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悉,在第十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平江九巷专项合作赛道)暨2023年苏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建筑及环境设计)中,金螳螂建筑学院也取得了喜人成绩,荣获职业组金奖1项、入围奖1,学生组金奖2、银奖1、铜奖3,学院获评“组织促进奖”。


本次大赛获奖,是金螳螂建筑学院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缩影。近年来,金螳螂建筑学院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并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不断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金螳螂建筑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18体育新利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